■昨日,南海区人大代表视察南海的科技电缆企业。珠江时报记者/方智恒 摄
广佛都市网讯 珠江时报记者/戴欢婷报道:昨日,南海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,听取了南海区科技创新工作、南海区人民检察院提升派驻镇街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能力等汇报。记者获悉,南海目前已有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特派员制度,引入科技特派员145名。
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低
近年来,南海以科技创新为核动力,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。今年上半年,全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申报31家、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168项、省重点实验室1家,省院士工作室2家。同时,南海“选种育苗”计划,培养发展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,目前已认定99家企业为区级科技型企业。
不过,《南海区科技创新工作汇报》中指出,去年南海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约为1.9%,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.78件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民营企业承担成果转化风险能力弱,技术创新人力不足、研发能力有限,而且南海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,新兴产业暂露头角,尚未形成产业规模。
百余企业引入科技特派员
“南海启动专利管理师千人培训计划,引导企业深入挖掘和提炼企业技术创新成果并申请专利。”区长助理、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常务副局长潘宏昌在汇报中表示,目前已有百余企业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,引入科技特派员145名,准备用3年时间培养1000名企业专利管理师,带动企业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运用能力。
在“内部提升”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,潘宏昌还透露,南海区还以高标准、高规划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化园区,目前已投入12亿元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合作共建的43万平方米的力合科技创新园,首期9万平方米有望年底投用,这个力合科技园将促进海外人才和项目落地。
科技扶持应向“小苗”倾斜
会后,与会人员来到位于南海桂城的广东吉熙安电缆附件有限公司参观,这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其国际一流的超高压实验室让与会人员眼前一亮。
佛山市人大代表、广东浩迪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声荣深有感触地说,政府对于科技创新扶持,应该向扶持“小苗”企业倾斜,因为对于“大树”企业来说,几百万的资金帮扶并不大,但对于小企业却是“及时雨”。区人大代表、九江派出所副所长张胜初则表示,南海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,这些企业应借助电子商务,形成新的市场,进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
数看南海
4亿
近年来,南海区依托与中科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,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嫁接和项目合作。截至目前,与中科院合作有36个项目,11个平台,研发团队200多人,合作企业近200家,带动企业科研投入4亿元以上。
3.48亿
南海以创建“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验区”为契机,知识产权融资服务,截至今年上半年,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放贷累计金额3.48亿元,同比增长100%。
(责任编辑:廖利峰)[提要]:南海首批25家“北斗星”企业出炉,区领导将挂钩“北斗星”企业,为星企提供“一 >> 更多
[提要]:佛山(南海)高新区在崇贤楼“家·高新”举办了珠三角国际科技园硅谷专场项目对 >> 更多
[提要]:名校博士军团进驻南海企业 对接45个项目,去年50名清华大学博士到南海区内企业开 >> 更多
[提要]: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公布数据显示,今年1~4月,三水新签项目12个,合同引资 >> 更多